张森林:华语是华社的粘合剂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今年3月10日和4月18日,《联合早报·言论》先后发表胡林生的《方言的消失是历史必然吗?》和拙文《方言与华语之辩》,随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热烈讨论,至7月29日为止,参与讨论的17位作者总共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和“想法”版共发表27篇议论文。他们包括教育部华文专科前视学、退休报人、写作人、义工、商人、编辑、记者、会计师、工程师、语言学学生、语文工作者、童书创作者、翻译员等;其中,退休报人庄永康发表了五篇。

在这些议论文中,有者从文化情感的层面上拥抱、支持方言。作者认为,方言是母亲的语言,承载着传统的中华文化,包括内容丰富的地方戏曲;他们写下亲身经历,这种深厚的文化情感是不能割舍的,例如沈璧浩的《从亲身学习经验看方言与华语论争》、卢丽珊的《方言,被轻估的文化密码》、区如柏的《我不愿看到方言躺平清零》。

第二类的方言支持者是从理论和技术或宏观历史层面,来分析方言对华语学习的助力,方言的文化传承能力,认为人的大脑是可以同时承受多语学习的,从而质疑当局的方言政策,例如胡林生的《理论和实践的验证——论华语和方言》、徐李颖的《方言华语之争与语言特性》、沈嘉恩的《华语与方言的推广不应互相排斥》。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