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喜:社会的两颗心 ——死刑存废当下的生命权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有关死刑的存废,在台湾争议甚多,尤其是每当发生重大社会案件的时刻,死刑的存废与否及死刑判决的执行,便会在舆情沸腾的情况下登上各大媒体的版面。从2014年台北捷运随机杀人案,至今年8月台南市两名警员被逃狱犯乱刀刺死殉职一案,都不例外。

经由媒体的报道和转播被害者家属的哀痛,民意难免会沸腾起来。也因如此,从被害者家属的哀号声乃至政治人物对议题表态上的模棱两可,畏畏缩缩,社会似乎多了层层的压力、算计,和不理性。但台湾一些民意有时之所以接受死刑犯暂缓行刑和死刑存废有如此多的纷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台湾司法的不信任。这是一种长期经由政党轮替所延伸出的司法体制内腐朽的现象,而对法务部和当政者的不信任,是台湾司法所面对的“信任赤字”。

如果司法能赋予台湾社会更多信心,势必提高自身公信力,处理有关死刑的相关问题也就能比较全面,民意对于司法的质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此外,台湾媒体也应当发挥好引导作用,要发掘真相,把案件客观地全面报道出来,而不能做促使民意不理性的助推器。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