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习近平和栗战书重启疫情期间中断的外事访问,在中共二十大之前踏上外国土地并出席国际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访问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早于习近平动身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则先后访问俄罗斯、蒙古国、尼泊尔和韩国,并在俄出席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这反映了在全球疫情有所缓解的背景下,中国希望争取周边和大国外交主动权的努力。
中国外交其实在持续两年多的冠病疫情期间并未中断。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仍频频出访世界各国,分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也不时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但由于受到严格的防疫政策影响,中共政治局常委层面的最高领导层并没有出国访问,很多国际活动也转为线上视频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受到一定影响,因为领袖出访,往往能起到显著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作用。
在疫情之前,中国的领袖外交非常频密,习近平本人有时一年中在国外访问的时间,加起来长达一个多月,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2017年1月,习近平首次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对全球化能否继续下去,以及如何面对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等焦点问题提出见解,举世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