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溪天然气管道和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俄乌战争已经进入带有总体战性质的全面战争阶段。俄罗斯更换新的前线总指挥,并确立了能源战之后与之并重的“难民战”新策略,即按科索沃战争模式,摧毁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驱使超过1000万以上的难民进入欧洲(现入欧乌克兰难民约500万),通过制造人道主义危机,配合冬天的能源短缺、物价飞涨、经济衰退引发的欧洲民意反弹一起,激化欧洲内部矛盾,以便为促使欧洲与俄罗斯就达至停战谈判,创造压力和前提条件。因为俄罗斯深知,乌克兰在美国激励、影响和大力援助下,即使山河破碎也不可能与俄媾和。

欧洲是否会如俄所愿,在延续到明年的来临冬天及上千万乌克兰难民涌入后,因民意反转而对乌克兰成功施压,还是未知之数。但在常规武器和消耗战已不可能战胜西方全力支持的乌克兰的情况下,这是俄罗斯在不动用战术核武器下最后的策略选择。

战争的长期化和升级,不可能不对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最终世界都有可能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