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新华文学可塑造 国际都会本土气质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新华文学之传统还继续在不断改变中,充实中,它不是凝固不变的。

因为年轻,新加坡必须自觉,而且积极地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新华文学”是其中一个部分。最近吹起一股怀旧风,《我狮城,我街道》《我星国我街道》等接连出版,此外也常在报刊读到地标诗以及相关主题的小说和散文。学者和民间人士譬如黄贤强、庄钦永、陈煜和李国樑、林志强等人也积极地研究本地文史。我们意识到,了解我们的过去关系到生命的定位和身份思考,是一件要紧的事,而且必须靠大家共同来完成。

谈新华文学的传统自然要从第一代移民、南来作家谈起。林万菁著有《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黄孟文、王润华、方修、骆明、张松建和曾昭程等学者作家也做这方面的编纂和著述,成绩有目共睹。笔者想跨界来看“新华文学”之精神特质的变化。姚梦桐研究新加坡美术史告诉我们,张汝器很早就有意识地以南洋景物入画,上世纪30年代张汝器曾远赴北苏门答腊等地写生,创作了多幅具有浓郁的南洋色彩的油画,比“南洋画派”早20年。张汝器死于二战,“大检证”时他被日军带走,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