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第14届大选后,马国政治变天。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土著团结党和国家诚信党组成的希望联盟(简称希盟)上台,连续执政61年的国民阵线(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失去了江山,贪腐首相纳吉后来也锒铛入狱。

可惜,希盟错误地推举了高龄92的前首相马哈迪二度出任首相。马哈迪上任655天,一事无成,顶受不住希盟内部压力而辞职,由慕尤丁取而代之。慕尤丁成了马国有史以来首位非民选首相。但因执政联盟内讧,上任仅538天就不得不辞职。马国元首不得不再委任另一位新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依斯迈只挨了460天。于是有了今年11月的第15届大选。

结果是马国有史以来首次出现悬峙国会,也就是没有任何政党或联盟获得过半议席,凸显马国政党政治空前碎片化。巫统主导的国阵大败,只得30席;安华领导的希盟得82席;慕尤丁领导的国民联盟(简称国盟)则得73席。希盟和国盟相持不下,最后由元首拉线,决定由安华任相。安华能否有所作为固然值得关注,但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说,更值得注意的是马国政治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