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参加了新加坡清史研究学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10周年庆祝活动。这个民间组织从10年前只是几位业余爱好者发起,直至2015年起每两个月定期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清史相关书籍的导读会,到现在有了一定的人气与成果。他们还组织了多次清史实地考察团,10年间筚路蓝缕,一直坚持定期组织文化活动,以此来丰富新加坡民众的精神生活,真是难得。

民间文化组织的难处,局外人颇难体会,例如坚持了80多年的民间学术组织南洋学会,这么多年来的资金主要就是靠自筹,以及像李氏基金及诸多热心团体与个人的资助。经济上的开销,以及人力上的捉襟见肘,一直是困扰着本地民间文化组织的两大难题。

这次清史研究学会的活动,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在会上致辞,他提到新加坡的华族文化源远流长,并与其他各族国人一起“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我们如今能引以为傲,富有包容性的新加坡。……并打造了一个独有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他强调“新加坡的先辈们大多都是移民,为此,我们除了了解本土历史外,也应该探索认识我们区域的文化背景,以便让我们更清楚明白先贤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