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能建:写在中国清零政策落幕之际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中国大幅放宽疫情管控措施后,冠病病例激增,民众对抗病药物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图为北京市民星期三在一家药店排队买药。(路透社)
中国大幅放宽疫情管控措施后,冠病病例激增,民众对抗病药物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图为北京市民星期三在一家药店排队买药。(路透社)

字体大小:

从2019年12月到2022年11月,持续三年,中国政府一直保持严格的防疫清零政策。决心之巨大,执行之严格,影响之深远,代价之沉重,人类历史见所未见。终于,中国政府在最近放弃了“动态清零”政策。本人来往于中国和新加坡两地,经历残酷的上海三个月封城事件,很多亲身感受,愿意用中国以外的视角,尽可能客观记录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落幕前山雨欲来过去一年来,中国普通民众对防疫的感受差异简直是云泥之别。在2021年,当民众从各种传媒渠道看到德尔塔病毒肆虐全球,特别是电视上播出的印度病患大量死亡,出现大量尸体连火化都无法安排的人间惨剧时,大多数中国人都被深深触动,由衷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的强力清零政策,即使牺牲个人一部分自由也觉得值得。在经济层面,其他国家的生产受到巨大影响,大量订单转到中国,2021年中国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经济成绩单,从政府到人民,普遍有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

但时间来到2022年,形势却发生了180度的剧变,先是上海出现大规模传染,犹豫来犹豫去,政府最后下定决心封城,并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静态管理”,普普通通的字眼下却是最严格甚至反人性的管控——整座城市的人民不可以出门。上海封城开始时只计划几天,最后却执行了两个半月。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