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铭:新航入股印航给中国的启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无论中国官方对未来经济表现描绘得多乐观,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是接下来决定重振经济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为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一条街道。(路透社)
无论中国官方对未来经济表现描绘得多乐观,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是接下来决定重振经济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为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一条街道。(路透社)

字体大小:

新加坡航空(SIA)宣布对印度航空(Air India)投入3亿6000万新元的资金消息,至今已有半个多月,虽然没在市场或对新航股价带来显著反响,但却在关注印度经济发展以及印度与亚细安事务人士之间,继续引发讨论。有观点认为印度允许外资入股长期受保护的前国有企业和战略性领域,重燃了国际投资者对于印度市场经济前景的希望和憧憬,而这观点也理应在某个程度上,对目前正设法走出疫情防控,转而力拼经济的中国带来一定的启示。

新航是通过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 Sons)合资的塔新航空(Vistara)合并印度航空方式,投入资金到壮大规模后的印度航空,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对方的25.1%股权,为日后在印度获得更强大的立足点打下基础。塔新航空是2013年由新航与塔塔成立的合资公司,而印度航空之前很长时间是一家国有企业,因多年蒙受亏损,印度政府决定将它私有化。难得的是,印度政府还委任曾担任新航旗下酷航总裁的威尔森掌舵行将私有化的印航,不仅显示对外籍人士管理前国有企业的包容,也进一步为合并事宜扫清潜在排外情绪的障碍。

可以这么说,新航在竞争格外激烈的印度航空市场能走到今天,除了靠自身多年在当地的坚持耕耘,也不能不说,要部分追溯到15年前“败走东航”的行动。这个如今也许已被人淡忘的入股交易,可以毫不讳言地说,终止了新航甚至许多外国航空公司后来对于染指中国航空业股权的意图和兴趣。假如这笔入股交易当年能成交,可以大胆推断,新航恐怕未必会在之后相当长时间那么执着于开拓印度市场,或是有那么多的余力去经营。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