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语:中国与伊朗关系的历史性转变?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左二)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会见伊总统莱希(右一)。(新华社)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左二)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会见伊总统莱希(右一)。(新华社)

字体大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新近完成中东之行,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联合声明,不仅在地区安全事务之上支持沙特阿拉伯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更公开接受阿联酋在与伊朗波斯湾岛屿主权争议中的立场。按照《美国之音》引述曾在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中任职的中东问题专家拉姆利说:“这份声明基本上采纳了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立场。”在什叶派主导的伊朗与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国家近年来不断激化的战略争衡中,北京这一最新态度是相当不寻常的国际姿态。

伊朗政府自然做出激烈反应,召见中国驻伊朗大使,向中方表达了“强烈不满”。北京急派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前往德黑兰的“灭火”之行也含深意。如已故周恩来总理强调,“外交无小事”。“高考状元”出身的北大高材生胡春华,曾经被普遍视为中国新一代领袖。可是在中共二十大落选政治局之后,胡显然下台在即。派遣这样的“五日京兆”去抚慰德黑兰,隐含的外交信息一目了然。

以我之见,中国的最新外交姿态,是对中东局势发展的一种“对冲”反应。因德黑兰“头巾”事件触发的全国抗议运动持续不衰的情况下,伊朗现政权风雨飘摇,其长期生存越来越出现疑问。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