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中国制度自信如何重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2020年“封城”初期成功的“清零”故事,提供了当局在中国社会有效建立“制度自信”的难得契机,却也最终陷“制度优越性”于30年来最大危机之境地。“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社会,如何重建“制度自信”,2023年的挑战才刚拉开帷幕。

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中共二十大结束仅月余,中国政府即于12月7日宣布“防疫新10条措施”,倏忽之间放弃坚持了近三年的“清零政策”,顿时海内外一片哗然。如此在缺乏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先进疫苗的覆盖、人民心理建设等准备不足之下,一举“放开”所引发的“疫情大海啸”,导致老龄群体陷于危难之境地,以及全国医疗挤兑乃至殡葬挤兑现象等,均为冠病肆虐全球以来世间极为罕见的光景,世界卫生组织也因此发出“非常关切”的警讯。

“动态清零”为体现制度优越三年来,尽管全世界都在面对冠病病毒的传播,中国采取的措施堪称别树一帜,无论是一日复一日的“坚持清零”,还是几乎毫无准备下的“突然放开”,都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为了维持举世无双的“清零政策”,中国社会因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包括酿成无数的次生悲剧。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中国14亿人口毫无例外地被置于动态清零的环境,且延续了近三年之久呢?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