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是老古话了。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第八》。然而,历史从来都是诺诺的“千夫”随处可见,而“谔谔”的一士却千古难觅。

这当然与人性的弱点有关。喜闻颂谀的“诺诺”而厌憎刺耳的“谔谔”,几乎是人类的通病。即便英明一世的伟人,有时也不免有这“糊涂的一时”。何也?可能与听了顺耳的话,人必会分泌出更多快意的多巴胺有关吧。

这更与领导者的开明与否有关。据传中国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写了两首宫体诗,令大臣虞世南续韵唱和。谁知虞世南却道:“圣上这首诗确实作得好,但格式并不文雅规范。圣上喜爱的东西,底下的臣民必然趋之若鹜,甚至会过犹不及,臣担心这首诗一旦传了出去,天下人都会附和与效仿,一旦风行起来,以讹传讹,反而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微臣不敢遵从您的旨意唱和。”太宗听罢只得悻悻然地说,“朕不过是在试探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