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新加坡还想在华语世界扮演积极角色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指出,新加坡内部一个客观的现实:当年语文教育制度转变后,尽管华文走向式微的趋势显而易见,社会上不同领域仍存蓄相当数量能够讲华语的文化继承者。(档案照)
作者指出,新加坡内部一个客观的现实:当年语文教育制度转变后,尽管华文走向式微的趋势显而易见,社会上不同领域仍存蓄相当数量能够讲华语的文化继承者。(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这个时候,估计新加坡政府不仅在地缘政治之中要强调不选边,对于文化认同,它会有更多顾虑和戒心,并且小心翼翼地避免被人贴上亲哪一边的标签。现在物转星移,新加坡在华语世界里,要想扮演积极的角色,挑战更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者曾昭程博士去年11月在《联合早报》副刊发表的一篇文章,“大陆是漂浮的岛屿——新加坡、1990年代与王安忆南来寻根之旅的启发”,通过学术研究,对当下新加坡华文华语的境况进行深刻的反思。王安忆是中国上海知名作家,父亲王啸平担任过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王啸平1919年出生于新加坡,活跃于新马戏剧界,1940年离开南洋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之后长期在中国生活,经历被戴上“右派”的帽子、文革,离家半个世纪后才回到南洋。

中国把王啸平看为“归侨”,而昭程提出把王啸平看作“离散的新加坡人”。他也从王安忆的小说和她1991年到新加坡参加《联合早报》第五届“国际华文文艺营”展开的寻根之旅,把新加坡重新放置在当年全球华语世界的时空里。昭程提出:“回头对比,新加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语世界里却占据相对重要的文化位置。面对目前边缘的处境,新加坡如果想在华语世界中重新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除了顺应国际局势,下来可以考虑在观念上做出怎样的调整?”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