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将取消入境限制。这意味着坚持三年的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与世界再次同步。围绕中国疫情防控的各种疑惑或者期待,基本上尘埃落定。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舆论场上关于疫情的讨论,依然纷繁复杂。

虽然被指责对舆论管控过于严格,然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关于疫情的自发讨论,广度、深度、参与者和形式的多样化,都远胜其他任何国家。中国发达的社交媒体和基数甚大的意见领袖,在舆论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最近围绕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的争论,就有很多知名人士参与进来。但这样的争论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每种舆论声音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大家虽然讨论热烈,但立场不同,根本无法沟通。

有些与疫情相关的讨论事关科学性,科学须要较真,但如果把科学争论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比如牛顿和莱布尼茨谁先发明了微积分,亚洲人和欧洲人谁先到达美洲,这些问题对科学本身而言很重要,但对社会来说似乎并不那么关键。所以这样的争论最好能局限在科学界内部,而不必变成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因为科学讨论有基本规则,但社会公众参与的讨论多是自说自话,而且容易陷入极端情绪主导的对立观点中,这样的讨论谁也无法说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