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们去电影院看了《阿凡达2:水之道》。尽管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过于简化的故事情节和对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让我大失所望,更不用说导演对“白人救世主”叙事的痴迷了。我所期待的“水之道”的描述如此流于表面,真是谁知道。

公平地说,这部电影至少提供了几个值得和孩子讨论的情节,一层层解开一些复杂的问题。其中一方面是杰克和奈提莉的孩子在从森林逃到群岛上时所面临的歧视。这里我们发现存在着三层歧视。首先,他们作为外来者,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难民的身份,并不受梅特卡伊纳部族的欢迎。其次,他们由于不甚熟悉海洋而被当地的孩子嘲笑,多次强调“森林人”和“海洋人”之间的区别。第三,他们作为原住民和外国人混血的孩子,由于与众不同的生理特征而被讥讽。按照这些角度,我们讨论了移民、融合、多元化和身份的问题。

这次讨论让我想起2018年在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的上侯县和昔伽罗县的实地经历。在一次旅途中,我和同伴停在一家由华人和达雅人混血的家庭经营的小食店享用午餐。厨师也是父亲,在住房外的空地上准备着有中餐特色的餐点。我当地的达雅朋友用华人方言称他为“哥”(kor)。房子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元素,包括门前的红灯笼、舞狮日历、挂在墙上的中文书画以及橱柜或桌子上陈列的各种中国风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