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相安华上任未届100天,就公开阐述施政的总体理念。他以含有伊斯兰思想元素的Masyarakat Madani作为新政府的执政论述。这概念有不同中译,如公民社会、文明社会或昌明社会,从翻译和理解上的歧义,正好说明中文社会对这主张仍然陌生。无论如何,安华旨在提出一个有别于巫统过去所偏重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的右倾保守路线,有意重塑政府治理的意识形态,并尝试连结多元社会的跨文明特征,既有思想格局,也充满战略企图心。

马国政治从上世纪70年代的拉萨首相开始,一直到马哈迪的狂飙岁月,巫统的意识形态都围绕着马来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两大支柱。但是1998年金融风暴却暴露出权贵寻租和高层贪腐的现象,为这种体制敲起丧钟——纳吉的惊天丑闻就是结构性腐败的直接后果。至于慕尤丁和依斯迈沙比里,在他们短暂执政期间,一来偏向内政,二来缺乏思想高度,根本无从提炼出任何深思熟虑的施政论述。

对熟悉安华思想历程的人而言,Madani概念并非全新倡议,他早在1990年中期已经表述过这个主张。由于当时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在西方成为一时显学,曾有论者将Masyarakat Madani理解为有伊斯兰特色的公民社会。但就思想脉络而言,公民社会有不受国家干预的独立空间,而伊斯兰较注重社会参与的道德面向,却对个人自由有所顾忌。因此安华当年就强调,他理想中的社会秩序,须建基在道德原则上,才能平衡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