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幅本地已故大书法家潘受的行书,就挂在建屋发展局大厅壁上。现在的新加坡年轻人大概都看不懂。
当年,名垂千古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因为自己的茅草屋被秋风卷走了屋顶,感慨万端,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这几句话,表达穷愁潦倒的大诗人热切的想望,或者说是梦想。梦想自然没有实现。但1200多年后,在南洋一个小岛上,竟然有一个政府为它治下的人民,实现了广厦千万间的理想。不单是寒士,所有曾住过亚答屋或锌板屋,或当过七十二家房客的老一辈新加坡人,对政府都会感恩戴德。今天有超过八成新加坡人口住在组屋。然而,有些新加坡人如今却心中不悦,组屋竟然也成了政党争议不断的课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前,朝野政党为这个课题在国会竟然激烈争论长达12小时。吵什么呢?争论的是人们是否买得起组屋。是否买得到组屋?这也奇了,如果一般人买不起或买不到组屋,怎会有那么多人住在组屋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