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伊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宣布,中心的研究小组希望在2023年中开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英文知识库,让更多国人了解本土文化。消息传来,引起国人关注。早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为强化新加坡传统华族文化,官方与民间机构携手合作,发起组织新加坡华族文化月,举办各种活动。新加坡华族文化月后来发展成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前者重在节目内容,后者重在硬件设施。然而,有关“新加坡华族文化”的陈述并不多见。

要弄清楚新加坡华族文化的真正含义,首先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文化”。尽管在一般认知中,文化属于抽象的概念,但综合东西方学者的诠释,我们不难归纳出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华族文化的意涵,即:一、社会行为规范,包含以民风、民俗形式出现的行为文化;二、大众心理需求,即切合民众所需要的宗教信仰和流行大众文化;二、文化艺术形态,属于艺术创造与系统加工的精致文化。

有容乃大的跨族交融

以新加坡而言,大众文化首推每年举办一次的妆艺大游行,而精致文化可以文学创作或音乐、绘画艺术为例。大众文化可与精致文化加以融汇,达到“精致文化普及化”的目标。例如,1982年新华诗人杜南发作词、张泛作曲的诗乐《传灯》,在2011年的妆艺大游行上传唱;再如,2019年,在妆艺大游行上展示的一幅270米长、7米宽的巨幅画卷,由华族画家黄意会、马来族画家罗新汉和印族视觉艺术家维嘉雅携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