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铭:外宣内宣化下的中国对美外交困局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指出,稀土是军工产品的重要生产材料,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国,在这方面若对两家公司“卡脖子”,或将对它们造成较大影响。(新华社)
作者指出,稀土是军工产品的重要生产材料,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国,在这方面若对两家公司“卡脖子”,或将对它们造成较大影响。(新华社)

字体大小:

踏入3月,“两会”新闻无疑是海外关注中国的焦点。在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对美反制和限制措施的必要性,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只是从近期宣布的对美反制内容看,中国政府不仅还是无法摆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窘状,反而还可能引发国内外质疑这些反制措施的意义,乃至扩大整体局势失控的风险。

“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提及的课题,不局限于中美关系,海内外更关心的还是中美关系近期的进一步恶化。2月初围绕在气球飘到美国领空遭美国军机击落的外交纠纷,已经备受全球瞩目;随即而来的双方互相制裁,更是把紧张关系推向白热化。先是美方将六家怀疑涉及气球生产的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不久后中方宣布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将美国两家对台湾售卖武器的著名军火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和雷神(Raytheon)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在中国商务部宣布的前一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已经预警,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滥用武力、过度反应升级事态,将依法对损害中国主权安全的有关美国实体采取反制措施。到了上周末,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王超就指出,中国一向坚决反对“长臂管辖”。对外关系法作为涉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有必要对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则性规定。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