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度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会明白,他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出这种无情和绝望的话来。一个弱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是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体现。
明天(4月2日)是联合国“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这个日子却让我想起很多悲剧。例如《联合早报》去年1月和今年都报道过的一起命案,一名父亲在武吉知马路上段私宅区涉嫌杀死自己的双胞胎儿子。据报道,这两个可怜的孩子身患自闭症加过动症,父亲也患有抑郁症。父母涉嫌杀死自闭症孩子的新闻,在海内外都不鲜见,2014年,中国山东也发生过一起母亲杀死自闭症双胞胎孩子的案件,法官考虑到那位母亲的抑郁症问题,判了无期徒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人间惨剧?这样的父母真的都十恶不赦吗?
自闭症作为一种先天缺陷,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不低。但是,电影、电视和新闻时事节目中对一些罕见个例的宣传,让人们误以为他们都有特殊能力,然而事实却远比想象的灰暗。自闭症有从轻度到重度的区分,程度不等,症状不同。但所有自闭症的核心症状都是“社交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这种社交困难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社恐”,而是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存在先天的发育缺陷,令他们难以正常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做出合适的回应,也很难与人建立友谊等长期互动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一种存在,彼此看见,彼此回应,彼此依存。但是自闭症者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是“盲”的,被专业人士称为“mind-blindness”。我的老师,一位香港资深精神科医生,曾经将之翻译为“心意盲”。这种解读他人心意想法的先天困难,是他们社交困难的根源,令他们在人群中举步维艰。除此之外,狭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对“一成不变”生活方式的偏好,也让他们异于常人。何况,很多自闭症儿童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多动、注意力失调症、感官失调、焦虑、低智、语言障碍、广泛性发展障碍等等不同的症状。这都无异于雪上加霜,为他们的生活带来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