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昌:中国须认清国情找对策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21世纪最大事件是全球化终结,地缘政治崛起,中国不可能再有“以时间换空间”的机遇。图为上海陆家嘴全景照。(路透社)
作者认为,21世纪最大事件是全球化终结,地缘政治崛起,中国不可能再有“以时间换空间”的机遇。图为上海陆家嘴全景照。(路透社)

字体大小:

所谓21世纪是中国世纪和2015年是中国纪元年,都是一个包括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内的当代精英的误判。历史从来没有仅凭任性的权力就可以不顾资源条件,无限扩张经济而成功的。

中国4月份经济数据出来,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增长0.7%,环比2月份的1%回落了0.3个百分点。3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从同比看,下降2.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消费全面走软,经济严重通缩。其实,去年5月份中国政府就紧急召开过稳经济大盘动员全国大会,中共二十大和“两会”后,也出台了很多抓经济的政策,但新形势老思路,于事无补,一误再误。

通缩难治,日本有前车之鉴。难处在于,当年日本有的没有的,中国都有。内外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增加了风险。当前,看到问题比看到成绩更重要。

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中国的产能过剩是规模庞大且技术落后的过剩。世界工厂是曾经的自豪,“闭关锁国”是而今的伤痛。9亿劳动人口,6亿套住房,房地产业已是明日黄花,汽车行业掀起倒闭潮。中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外贸订单锐减,工厂倒闭,就业困难,一些人35岁就找不到工作。内循环根本搞不起来,如此产能过剩消化不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