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造成全球粮食危机严重且走向恶化。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个国家的食物安全,取决于粮食的拥有和粮食的获取途径。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机制下,自然气候因素出现粮食短缺的地区和国家,绝大多数获取粮食的途径是畅通的。出现严重全球粮食危机和潜在的饥荒风险,是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产物。

20世纪人类经历了多次可怕的饥荒,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超过战争死亡人数。理论上当饥荒爆发时,全球食物产量仍是足够的。即便有气候和经济因素,食物的总体产量下降本身并不足以引发食物危机。人口学家认为,地球人口永远不会超过110亿,理论上,全球能提供的食物在数量上远远超过需求,对所有110亿人来说,食物生产都是充足的。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是:粮食交易,特别是在产量盈余和产量不足的地区之间,交易可以调节粮食供需。

从全球范围看,不但食物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而且信息手段和预防手段都相当发达,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食物匮乏,都能轻易得到补充。法国学者布吕内尔(Sylvie Brunel)在《饥荒与政治》一书中指出:饥荒的发生对于整个群体而言,意味着食物完全中断,无任何行动能终止这一短期内发生饿死人的情况。当今世界出现的饥荒,是地缘政治深度改变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