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看房买房,已是我和朋友这群30来岁的人在聚会上绕不开的话题。朋友之中有的结婚买房,有的则是凑足了首付买单身公寓,几年下来,大家渐渐也积攒了一些看房以及与中介交涉的经验。房产中介形形色色,有助我们省钱避坑的,也有营销手段令人极为不适的。

例如,预约看新公寓样板房时,有中介连身份证号码也要索取,无视个人资料保护法。有的中介即使客户告知需要时间考虑或压根儿不感兴趣,依然极力以“反正免费”为由,力劝客户填写意愿表(须提交身份证影印本)和提供一张空白支票参加抽签。

不久前拿到新屋钥匙的朋友也注意到,必须用门禁卡才能进入的居民楼,竟然早已埋伏了多名中介,他们见人就上前询问有无卖房租房需求。更有甚者会致电或寄传单至刚拿钥匙的屋主目前的住家地址。他们是如何获取屋主联系方式的?被联系数次之后,朋友越想越不对劲,再次接到陌生中介的电话时,便质问对方如何取得自己的个人信息。那名中介耐人寻味地笑说“我们自有办法”,被训了一顿后赶紧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