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开始,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提高公众对家庭的认识和关心,希望各国调动政治意愿和资源,应对全球性的家庭问题。今年的家庭日主题是“人口趋势和家庭”,刚好是在母亲节隔天。由于没有商业价值,所以可能连媒体也不会注意到这个“国际日”的存在。还好爸爸妈妈都算是家庭的主要支柱,所以如果真心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也算是有支持“国际家庭日”了。
从“家”的甲骨文,可以知道狭义就是在“宅里养只肥猪猪”。所以先要有能遮风挡雨的四面墙和屋顶,也就是“屋”的概念。我国独立后深谙国民这个基本需求,推出居者有其屋政策,帮助国人拥屋成家,可以安心立业创业,落地生根。
家里除了要养只猪支撑经济活动外,当成员慢慢增加,生活在同个屋檐下的成员开始互动、沟通、交流的时候,家的概念就提升成家庭。家庭已渐渐成为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国家甚至世界的基本单位。家庭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支柱,是政府保障未来人口生活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