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纪赟:也谈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5月27日拜读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梁秉赋博士刊登在《联合早报·言论》的《从狄百瑞联想美国“中国通”传承》,非常受教。我大约20年前在复旦大学陈引弛师的课上知道了狄培理(俗称百瑞)。狄是一位对于东方文化既有深湛研究,又特有好感的学者。他主张儒学等并非是现代化的障碍,并如梁博士所言,也强调中国有自由主义的传统。他更是一位虚怀若谷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与很多西方中心主义者有很大的不同。

狄培理对于中华文化的善意,以及美国的左派学术传统,使他一生努力发掘中西方文化间存有的共性。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何要尽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主义”元素。但这种对于排他性主义的主流思想,以及政治实践中的威权主义与宗族主义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意图,却依然只能让学界主流认为他只是“一家之言”。即使再如何粉饰,也无法改变这种酝酿极权主义,或者是向极权主义献媚的传统思想,对于现代化的窒息作用。无论是新加坡,还是整个东亚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其实就是向西方自由民主社会乞灵的结果。至少从政治层面上可以发现,保留东方旧有传统的社会,与现代主义往往存有巨大的鸿沟。

我多年前就拜读过狄先生的小册子《中国的自由传统》,感觉狄先生确实具有美国左派知识分子的胸襟与气度。他一直尽量想要摆脱西方中心主义者的“自由主义叙事”模板,试图给东方文化一个自我辩解的机会。但说实话,我觉得除了可能会给存有很强东方文化自豪感之人一点心灵上的满足之外,此书的论据是相当薄弱的,论证也同样牵强。他有太多隔岸看花的美好想象。这可能会让有些人看得热血沸腾,但现实之中的一记闷棍,就会让人把自由主义的任何想法都抛到九霄云外。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