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开埠以来就是个移民社会,是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多元社会。华族原就是新加坡多元民族社会的构成分子;不仅如此,华族人口和身份认同也是多元的,可以说华族身处在一个双重多元的环境里。在错综复杂的200年历史长流中,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一直在建构转换之中。

1819年1月29日,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条约,辟新加坡为自由港。这也是新加坡有信史之始。当年居民人数,史家并无定论,只称原住民约150人,以捕鱼为生;也有学者认为人数不止于此,分居热带丛林深处。一般公认以1819年作为新加坡开埠之始,吸引各方移民前来。

1824年,莱佛士和柔佛统治者签订新约,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年人口已超过1万人。到1836年,人口增加到将近3万人,主要来自中国南方、临近的马来半岛、荷属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其中华族占多数,达45.6%。华族人口大多来自闽粤地区,包括闽潮粤客琼榕六大方言群,为多元方言群定性,成为华族社会结构和身份认同的基石,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