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中美冷战的铁幕已然落下了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任何文明之盛衰主要取决于自身,而不可能靠打压、使绊子、遏制乃至挑起事端而取胜。(路透社档案照)
作者认为,任何文明之盛衰主要取决于自身,而不可能靠打压、使绊子、遏制乃至挑起事端而取胜。(路透社档案照)

字体大小:

广为美国人所诟病的天下主义与王道思想回流,也顶多不过是一种传统文化观而已,并未上升为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显然同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之争不可同日而语。

近日来,美国朝野有关中美新冷战的讨论甚嚣尘上,就连一向稳健而老派的基辛格博士也警示,中美关系已处于“冷战的山脚”;并告诫人们,如果中美之间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冷战更加危险,“中美之间的战争即使不会摧毁文明,也会让文明倒退”。尤其是近来双方频繁军演,更让人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之严峻性。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要谈论冷战,就必须先得回溯冷战史,对冷战开始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再参照今日中美间的主要分歧,才会清醒地判断冷战铁幕是否已经落下。

所谓冷战,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看来,就是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1945年10月19日,奥威尔在《论坛报》(Tribune)专栏文章中,使用“冷战”一词来描绘活在核战争阴影下的世界,并且警告这样的世界将会是“没有和平的和平”。1946年2月,乔治·凯南从莫斯科向美国发回了一则“长电报”(Long Telegram),认为苏联外交政策的根源深植于内部制度,本质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狂热,以及旧式沙皇扩张主义两者的混合体。因此,美国与苏联的目标和哲学无法调和,长期冲突亦不可避免,美国必须做好从事长期斗争的准备。同年3月,在野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指出,苏联在“自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港”之间建立起了“一道铁幕”,在每个红军占领的国家,建立起了亲共政府。因此,美国与英联邦必须结盟,去应付目前的、即刻的威胁。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