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意识形态壁垒越来越分明的时代,族群复杂的国家谈论或思考内部凝聚力,成了更具真实意义的课题,而不完全是政治需要或操作。但谈论或思考的方式,会决定共识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是国家社会更有凝聚力,更多认同感,还是族群间分歧与猜疑更大,甚至走上悲剧道路。很多国家内部在意识形态或不同观念上倾向各说各话,或者个别社群和意见领袖在大事上坚持小圈子立场,并以虚无的想象作为论述,扩大对群众的渲染和影响,争取扩大支持,不以折中求同为目标,对真实的国家利益帮助不大也无意义。这是现实和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情况。

即便不是这样的大时代,同样屡见不鲜的情况是,一个国民之间欠缺凝聚力的国家,国家资本——包括历史长度、文化厚度、族群认同感、共同价值观等等——又不强,很容易陷入内部纷争循环往复的局面,难以积累国家的整体成就。

瑞士在这方面是很值得借镜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