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刘家明:入乡与随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约50年前负笈法国的时候,爸妈千嘱咐万交代,在外国要奉公守法,否则犯了规就赔不起合同。那时连新加坡的国法都一知半解,更别说是法国的国法了。还好以服役时接触的军法为“指导原则”,加上细心观察,有样学样(monkey see, monkey do),入乡随俗,总算全身而退。后来才知道,其实我们的国法比法国的更多更严。

但“俗”却不只法律而已,它还涵盖了风俗、文化、语言、宗教、政治,甚至经济活动等习惯,所以到了一个和自己的民生民俗价值观不一样的新环境,就会面对随俗与否的选择。要是“入乡随俗”就好办了,但如果“入乡不随俗”的话,就一定会感受到生活压力。若能承受因为不随俗所产生的生活压力,就可以继续不开心地生活;但如果压力太大,就应该考虑放弃这环境。除非是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大环境,大可以尝试去改变众人的旧俗,接受你的习俗,甚至以你的习俗取而代之。

在全球化了的“地球村”,村里总有一些觉得它们才是有正统的普世价值观和政治体系的大国和强国。这些国家常对小国指手画脚,硬要把它们的那一套加诸其他国家。只要与它们所谓的道德和价值观不一样,便是错的,就要动用它们的财势、权势和舆论来攻击,以维护正义的警察自居,到处煽风点火。如果村里的小国不愿随俗,务实地不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游戏选边,或根据民情对危害国民的贩毒、破坏公共财产和秩序等恶习严罚等,就会被冠上不民主和违反人权的“不随俗罪”而被批评。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