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相对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衰落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国制造业走向了外包的道路,外包流失了工作岗位,影响了美国工人收入,但提高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多届美国政府都曾试图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收效甚微。特朗普政府倡导“美国优先”和“美国制造”没有明显成效。冠病疫情下,美国突然感受到口罩和呼吸机掌握在中国手里的现实危机感,促使拜登政府重新诉诸产业政策,重塑美国制造业。

产业政策原本就是美国制造业崛起的成功秘诀,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18世纪末发表的《制造业报告》(Report on Manufactures)被视为美国产业政策的开端。创立保护主义理论的德国李斯特,从汉密尔顿那里获得灵感。19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国会议员之一亨利·克莱倡导了一项构建美国经济体系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高关税壁垒、中央银行,政府投资于改善公共环境的铁路、运河和道路。这些内容的实质就是实施产业政策,弥补市场经济的失灵。克莱的经济体系计划,直至19世纪末都是美国政府的标准政策。

制定适用于与中国竞争产业新政策

美国人把产业政策定义为政府对市场力量的干预,以促进受青睐的公司或行业获得竞争力。产业政策的定义可以宽泛到政府改造社会的公共工程,包括19世纪的邮局、运河、铁路和赠地学院,以及20世纪中期的国家公路系统、广泛的电网和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产业政策的理由是培育美国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