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作为代价高昂的激烈政治手段,在《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国际规范中,被严格限制使用。任何不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的对外战争行为,大有可能遭受道义谴责和国际力量制约。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慎重使用武力,不愿轻易发动对外战争。然而,大国综合国力强、政治影响力大,使用军事手段迫使相对者屈服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普通国家,承受战争代价的能力也远远强于普通国家。因此,大国在重大利益驱动下,具有普通国家难以具有的对外作战动机,表现出不怯于战的大国特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没有再次发生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战;但美国、苏联(俄罗斯)、中国等大国,不时爆发针对他国的大规模对外战争。这些大国的对外战争大部分已经尘埃落定,成为国际社会昨日之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昔日的大国对外战争如何终止,也会对今天预判乌克兰战争具有启发作用。因此,笔者针对二战以后的大国对外战争,梳理总结了以下四种终止模式。
第一,以朝鲜战争为代表的“僵持而止”模式。美国、中国、苏联(空军以不公开形式直接参战)都深度介入朝鲜战争后,交战双方很快进入僵持状态,均无力大幅推进战线。最终,因苏联最高领导人变动,参战大国的最高决策者都没有继续作战的意愿,交战方谈判签署《停战协定》(韩国未签署),在实控线暂时停止战争。2009年,朝鲜宣布退出《停战协定》,但朝鲜战争至今仍然处于事实停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