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南洋学会的出版计划中包括崔贵强、林孝胜、叶钟铃三位编著的《从征募到复员——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此书主要回顾了南洋华侨对于中国抗战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确实不应忘却。
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台湾的几家档案馆中挖掘国民政府时期的解密档案,其中不少新加坡档案都与此段历史有关。让我特别惊叹的是,当时南洋以如此小规模的华人社群,却担负了远超自身体量的民族与国家责任,更为中国的存亡绝续,付出了远超很多其他群体的巨大代价。
2015年,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接见南侨机工服务团代表时指出,抗战期间的华侨捐款,达当时全中国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一;巨额的南洋侨汇更弥补了战时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当时进口为32亿元国币,出口仅有约4亿元,但侨汇总额就超过95亿元国币。正是这些来自华侨的无私支持,稳定了中国抗战时期的货币价值,而高达67亿元的净余额,也被投入到经济建设与日常民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