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雇佣兵集团瓦格纳首领普里戈任声称营地遭到袭击,到“内战已经正式开始”,再到他同意停止行动,部队离开罗斯托夫回营地,自己则流亡白罗斯,俄罗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天。笔者梳理已知信息,略谈一些个人观察。
首先面临的是定性难题。在这场近乎全球直播的巨变中,中国官方舆论场亦起伏不定,对事件甚难定性。例如有的媒体称为“瓦格纳叛乱事件”,有的媒体则使用“瓦格纳‘24小时哗变’”标题。在汉语中,“哗变”多指底层军官或士兵发起的反抗或攻击上级的公开行动。反倒是“兵变”(通常为高级军官发起,领导军队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原有领导指挥的行动)概念似是更为贴切。
在民间舆论场中,大都把此次事件比喻成俄罗斯版的“安史之乱”或朱棣的“靖难之变”。如果非要套用中国历史牵强附会,笔者认为此事从发展和结果来看,更像是崇祯帝死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的大军阀左良玉挥兵顺江东下,讨伐马士英、阮大铖的“清君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