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三年来,尽管遭遇疫情的严重阻拦,中国车企丝毫没有减缓进军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步伐。比亚迪、吉利、长城、五菱等知名中国车企,纷纷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加快电动汽车的生产与销售进度;一些极具竞争力的车型,也在东南亚市场获得明显的关注和斐然的销售业绩。
关于东南亚本地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高层政治人物存在显著的观点分歧。《李光耀回忆录》中记载,当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雄心勃勃地发展国产汽车工业,李光耀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这必定会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从后续发展来看,其观点似乎得到印证:来自中国的吉利汽车,收购了代表马来西亚荣耀的国产汽车品牌Proton。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Proton及马国另一国产汽车品牌Perodua在马国占据相当高的市场份额,马国民众以明显低于外国品牌汽车的价格享受到出行的便利,实惠归于民众。因此,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当今汽车产业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传统燃油车逐步向新能源车转变,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欧盟也于2023年2月通过2035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轿车及轻型商用车的法案。汽车产业的变革,使原先在内燃机技术领域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的中国车企,顺利绕开了核心技术屏障,在电动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欧美日传统车企的技术优势,在新能源时代则显得不那么突出。可以初步判断的是,只要欧美日未能在汽车晶片、储能电池或其他新能源动力装置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技术革新,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将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