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这个专栏,我论述了新闻事业的存续,最少要有两个前提:一、人们还有读新闻的意愿;二、媒体能维护好公信力。但对于新闻工作者,就个人层面,还有一个终极考验:即各类人工智能(AI)大神来势汹汹,会不会有一天,把有呼吸有体温、有七情六欲还有各种不完美的人类记者、编辑、主播……全都替代掉?
其实各行各业,都得直面这个大问号。因为我们说的,已不是纯聊天,而是真正进化了的任务型AI,包括机器人医生、律师、心理辅导、程序员、证券分析师、画家、作曲家……据说在中国,已有AI总裁在打理企业了,只是不知厉不厉害、霸不霸道。
牛津大学曾发表过一份广被摘引的研究报告,说AI革命将在25年内,导致多达47%的工作流失。这个警告是2013年提出的。之后的第三年,阿尔法狗击败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然后匆匆又七年,今天的AI,应该比阿尔法狗强上好几倍吧,牛津教授们预设的“25年大限”,不知是否会提前到来;还有那个47%流失率,是否已变成“最佳情景”。又或者这头灰犀牛,正加速奔袭而来,且破坏性还特别惨烈。更细思极恐的,是几乎看不到有任何国家,提出任何的应对备案,倒是在AI赛道上,研发者们都在争分夺秒,猛踩油门,少数理性的“暂缓”呼声,基本都被当耳边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