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

章良我:从一盘“印尼炒饭”说起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多年以前在一家瑞士公司任职,一次前往位于巴塞尔州某村镇的公司总部出差,某天中午与当地同事一起前往公司隔壁的餐厅用餐。在列出当日餐点的小黑板上,我看见一个十分熟悉的字眼Nasi Goreng,当下心里大感疑惑,毕竟这里可是在欧洲,不是东南亚。

点完餐点,端着食物,在庭园里幽静的环境下,围坐在木质圆桌面上,静静享用这盘“印尼炒饭”。当吃完餐盘里的最后一粒米饭后(瑞士人自己不喜欢、也不喜欢看见他人浪费食物,他们连吃一个苹果剩下的残渣往往也只是几粒苹果核和一根苹果柄),我把心中疑问抛向坐在一旁用餐的乔治奥。乔治奥原籍希腊,早年在英国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后来移民瑞士。他不仅专业知识雄厚,同时喜欢阅读,拥有广泛的社科知识,对许多文化历史课题有着独到见解。

听了我的提问,他不容置疑地告诉我,这是一道荷兰餐点。我起初还有点茫然,转而一想荷兰对印度尼西亚曾经持续了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道源自印尼的荷兰炒饭与汉语文化世界的“扬州炒饭”有异曲同工之妙,背后各自隐藏着一个关于文化流变的深刻内涵。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