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超市便利店落户本地 挑战与机遇并存

日本连锁超市Don Don Donki区域市场经理蔡宛玲受访时说,价格优势是超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超市通过不断管控,使这些日本商品价格在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档案照片)
日本连锁超市Don Don Donki区域市场经理蔡宛玲受访时说,价格优势是超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超市通过不断管控,使这些日本商品价格在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贸易和经济枢纽,一直都是各国超市和便利店的必争之地。过去10多年,既有家乐福败走狮城,也有Don Don Donki和思家客等特色超市开得如火如荼。

今年退出本地的国际超市和便利店品牌又多一家,韩国便利店Emart24于上个月关闭本地所有三家店面。经济师认为,外国超市便利店想在本地站稳脚跟,除了提供特色商品和服务外,也要与本地需求接轨并有价格优势。

Emart24的母公司是韩国大型零售商新世界食品集团(Shinsegae),在韩国拥有超过6500家门店,2022年底进军本地,曾在裕廊坊(Jurong Point)、玛格烈市场(Margaret Market)和NEX购物中心设有三家门店。之前Emart24已成功扎根马来西亚,有52家门店。

2022年底,Emart24在裕廊坊开设了本地第一家门店,曾吸引大批“韩流”顾客。(档案照片)

中国银河证券新加坡经济顾问宋生文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Emart24把在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成功经验直接移植新加坡,当意识到这样的经营理念与本地消费市场不符后,及时关店止损。

他说,新加坡市场小,对于入行门槛不高的零售行业来说,竞争异常激烈。Emart24提供的特色产品如快餐,在竞争对手那里也不难买到。当消费者过了“韩风”超市的新鲜感后,还是倾向传统韩国餐厅或本地食阁,因为选择多或更靠近消费者。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新发布的去年全年零售销售数据显示,超级市场和霸级市场这一类同比下滑1.7%,而迷你超市和便利商店上涨2.7%。

特色进口商品消费者多为外籍人士 受汇率影响大

华侨银行经济师林秀心说,租金和人力等运营成本增加是超市面临的最大挑战。特色进口商品既是外国超市的卖点,也是制约发展的阻力。这类商品的消费者多为外籍人士,并容易受到汇率影响。

大华银行首席经济师全德健指出,线上销售对线下超市的冲击也不可忽视,因为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线上销售在价格竞争中更有优势,但线下服务的需求是线上难以替代的。所以,一个品牌退市,不能只强调客观环境,可能还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经济师建议,外国超市若要在本地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竞争对手不易复制的商品和服务,或者通过规模效应保持价格优势来增加客户忠诚度。

全德健说,外国超市在本地立足的关键是找到市场定位,这不仅限于产品,还包括服务。

宋生文指出,超市若没有特色,就要有规模。只有这样才有议价能力,并取得价格优势。同时,外国超市也要找到个性化和本地化的平衡点,才能吸引更多本地消费者,例如Don Don Donki。

日本连锁超市Don Don Donki自2017年在乌节中央城(Orchard Central)开设第一家门店后,不到七年已在全岛增设了16家,最新的中峇鲁广场(Tiong Bahru Plaza)店去年底开张。

Don Don Donki区域市场经理蔡宛玲受访时说,价格优势是超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超市通过不断管控,使这些日本商品价格在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另外,门店经理对促销或定价有自主权,可根据周边顾客喜好决定。超市还会不定期改换商品位置,顾客在寻找喜欢的零食时,可发现新产品。

蔡宛玲还说,在商品多样化方面,超市已扩大至非食物商品,如家居、保健和美容等类别。

在本地成功立足的外国超市还包括主打澳大利亚食品的超市Little Farms、日本超市明治屋(Meidi-Ya)以及主打中国商品的思家客。

思家客在本地开了25间超市。(档案照片)

展望未来,全德健说,本地经济保持增长加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将推动个人消费增长,零售业前景继续向好,有特色的外国超市可赢得消费者青睐。

宋生文说,本地可能会吸引一些外国高档超市,他们为特定人群提供有机或高质量农产品,当然价格也有别于大众超市。

林秀心则认为,随着本地推行“30·30愿景”,减少对进口食品依赖,未来本地超市可能更具竞争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