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但我们的时代是前所未见的吗?任何主权国家制度都存在竞争,不幸的是,竞争往往会演变成冲突。战争概念和技术的变化使20世纪变得格外血腥。乌克兰战争以及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竞争,符合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家行为模式。它们引发的不确定性,就是已故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

新加坡独立后的头10年,本区域和全球主要国家冲突不断,局势动荡。1965年,当针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对抗(konfrontasi)正在展开时,印度尼西亚却因一场失败的政变被归咎于向中国靠拢的印尼共产党,而陷入了一场带有明显种族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内部流血冲突。1969年,马来西亚爆发种族暴乱。亚细安最初的五个成员国,都面临着中国支持的共产主义叛乱,冷战在本区域如火如荼。

1965年,美国派遣地面部队,轰炸河内和海防,使越南战争升级。但10年后,美国被迫撤军,整个印度支那落入共产党之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65年和1971年爆发战争;在此之前不久,1962年,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进攻并击败了印度。1967年和1973年,以色列与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打了两场战争,并取得胜利。1969年,中国与苏联的争端演变成西伯利亚和新疆的边境冲突。中国被文化大革命的革命狂热所吞没,美国则为越南战争和民权问题带来的严重、有时甚至是暴力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分裂所困;日本和欧洲也出现类似的紧张局势。笼罩在所有这些,以及第三世界众多冲突之上的是美苏对抗。就在1962年,这一对抗所导致的古巴导弹危机,将世界推向核末日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