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访问韩国数次,也经常在媒体上读到关于韩国人大国野心的讨论,但是不得不说,韩国的野心与实际体量和国民心态,确实不成比例,最终也不可能实现这一梦想。
由于和中国的近邻关系与数千年交往,韩国文化中深厚的儒家文化特性和中国文化印记是难以磨灭的。韩国街头,特别是一些重要古迹,仍以中文牌匾庄重地标识,如韩国王宫景福宫后门的神武门,首尔的东庙(关帝庙),以及笔者在济州岛看到的始建于1420年(世宗二年),最终定址于1653年的文庙/乡校。这所文庙的大成殿坐北朝南,左右分设仪典堂和典祀厅,入口门上有中文牌匾,以汉字行书竖写的“大静乡校”,院内立有石碑,以中文和韩文列出五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和“宋朝四贤”——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从建筑来看,笔者认为这个孔庙兼乡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布局严整,修葺完善,似乎比笔者参观过的上海文庙还要漂亮。
东亚特性和民族特点
佛教在韩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笔者到过首尔市内和济州岛两座佛寺,大殿都恢弘雄伟,备有软垫供信众和游客礼佛,值班人员劝谕参观者以现金方式捐功德和“米钱”。和中国不同的是,和尚并不用敲木鱼的方式主持磕头和敬香。另一系列的信仰就是新兴宗教和邪教。韩国本有自身的萨满教传统,在现代竞争激烈,精神空虚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人在寻找信仰的过程中容易被邪教吸引。这也成为韩国一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