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后,在科技界激起的震荡至今仍未平息。从这匹难以驾驭的人工智能(AI)脱缰野马衍生的许多产品,基本上都还是半成品,没能真正发挥正面潜能,倒是被用在假信息的负面产品已浮现市场。因此,各界有识之士都想方设法去限制和制衡它的发展,以消除它未来可能取代甚至灭绝人类的机会。这情况就有点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必须要请到南海观音菩萨才能驯服它为人类服务。AI究竟是不是就那么可怕呢?
从科技角度来看,AI的研发已产生非常多有用的工具,和对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可惜AI这名词已被“笼统化”和滥用了,各界商家还胡乱把它加在商品的叙述里;加上有心人利用它来诈骗牟利,导致很多人对它产生畏惧和误解。一些已广泛应用的工具如: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语音和人脸识别、机器人、大数据分析与预测和支撑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等,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领域,如医疗保健、制造业、交通和自动驾驶、行销和供应链等发挥了效益。目前由ChatGPT所引发,闹得沸沸扬扬的是“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它只算是林林总总的应用里的一个而已。
为什么AI在其他领域的突破这么缓慢呢?这是AI科技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