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预制菜不单是经济问题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最近一段时间,预制菜的话题在中国互联网上火爆。起因据说是有不少地方的家长,质疑学校给学生的配餐中使用了预制菜,有家长甚至打算辞职去给娃送饭。于是,从预制菜能不能进校园,到预制菜的各种安全隐患等等,讨论非常多。反对预制菜的认为,预制菜缺乏营养,监管很难到位,不能保证安全;赞成者则认为,预制菜被抹黑了,实际上价廉物美,已经逐渐产业化,增长潜力巨大,食品添加也在标准范围内,按照标准生产的预制菜,反而能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预制菜又叫预制调理食品,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些加工好的半成品或成品,一般通过冷链储存、运输,经过加热或重新烹饪后送上餐桌。

我不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仅仅从个人角度谈一谈看法。首先,预制菜不单是个经济问题,它的出现,对于拥有数千年饮食文化的中国来说,是一种堕落。对于广大食客来说,更是巨大的损失。大家去餐厅吃饭,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想吃到比在家里更好的饭菜。很多有传承的厨师都会谨慎地使用“家常菜”这个词,因为既然都“家常”了,还要厨师干啥。客人到饭店吃的就是厨师的手艺,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的传承,也造就了粤菜、鲁菜、川菜、湘菜等等各种菜系。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