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部分新移民口头上把新加坡戏称为“坡县”,坊间一直有争议。《联合早报》10月7日刊登汪惠迪文章《“坡县”可以休矣!》,是一个回应。笔者对这个议题有三点观察意见:事件性质如同给人起外号、绰号,原则是要问当事人意愿,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被以外号相称,那就属于言语霸凌。进一步可以研究当事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最后要谨防事件上升到族群嫌隙甚至冲突。
新加坡人如果不愿意国家被称坡县,硬要这样叫就是言语霸凌。比如新西兰人被称Kiwi,主观愿意则没问题;不愿意即是霸凌。解决霸凌的手段通常是以霸制霸、以暴制暴,当然不是文明社会提倡的,那就应该回到文明社会的处事原则。
《联合早报》社媒评论区有这样一种论调:“叫一叫又不要紧”,这是错的。互相攻击、以暴制暴容易让小事变大,矛盾激化。比如班上有个小胖子,你给他起个外号叫“包子”,他不愿意,但你认为“包子”这个词侮辱性不强,这就是忽视了对方的感受。他反过来叫你“田鸡”,矛盾就此激化。社会不是自己的家,除了“我觉得”,也要察言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