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中年危机,或许是疫情期间让我对人生有新的启发,在这一两年开始学了两种语言——德文和泰文。虽然两者都处于非常启蒙的阶段,但我乐在其中,在最“激情”的学习阶段,甚至找了一个德语老师天天透过视讯练习讲德语。在新加坡,不只我在学外语,很多爱日韩剧的都报名上日、韩文班。
这不禁让我反思,为什么华文在新加坡没有这种魅力。如果说很多新加坡学生讨厌上华文课,这一点也不夸张。我有华文老师的朋友,孩子都不肯跟他们用华语沟通。另一名朋友则透露,12岁女儿的韩文应该比中文强。我认识的一名爷爷,跟孙子讲华语,但孙子只愿意以英语回答。经过多年的讲华语运动,我们提倡华文的过程,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大胆揣测,我觉得大可归咎于编辑课本的教育者。学校老师都得根据课本内容教学,课本成了孩子接触华文的关键工具。虽然我相信教育者都很努力,但是他们无法针对孩子的兴趣编写内容。内容不只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可能还让他们对华文产生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