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初,即冠病疫情肆虐全球之前,泰国下议院突然罕有地讨论了过去一直饱受争议的克拉运河计划,并最终决议要在120天内成立议会委员会探讨当中细节。尽管有关计划已经不是一项全新的项目,因为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传出,中国私企有意与泰国合作开凿运河,当时泰国政府虽然否认,后续舆论也仅流于蓝图纸上,但2020年却是该项目首度进入立法殿堂,所以引起马六甲海峡沿岸的东南亚诸国,特别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关切。
其实,说克拉运河在2015年后才受到注意也不全然准确,因为这项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大城王朝时期(编按:又称阿瑜陀耶王国,Ayutthaya Kingdom,1351年至1767年)。当时王朝统治者那莱王就首先提出,要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衔接东、西海洋的航道,但这项工程所需耗资太大,最终没有落实。大城王朝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拉玛王朝(编按:即现王朝),在进入最鼎盛的四世王(1851年至1868年)、五世王(1868年至1910年)时期,也有过要开凿克拉运河彰显国力的念头,不过最终觉得建铁路网较实际而选择放弃。
开凿运河可能造成区域恶性竞争
此外,外国势力如英国、法国,甚至日本,在19至20世纪间,也考虑过协助暹罗(泰国)重启克拉运河计划,但也是因为经济理由和地缘政治的转变而束之高阁。到了2004年,泰国时任首相达信再次旧事重提,不过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这项计划在之后虽然偶尔会被政治人物提起,但毕竟是历经300多年仍无法推行的项目,所以马新两国最多向曼谷表达忧虑和不满,直至2020年项目进入下议院,两国的不满与忧虑才被强化成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