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战争状态已经延续20几天,仍然胶着。大部分国际评论都持悲观态度,认为停火可能遥遥无期,双方的敌对与斗争可能是无解的死结。
以巴长期敌对有其复杂性,牵涉到族群(本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宗教(一个信犹太教,一个信伊斯兰)、历史(都视耶路撒冷为圣地,必夺取之)、政治(都各有靠山)。
但问题也非铁板一块。以巴斗争也有缓和时候,让人看到和平的曙光。在1995年以前,以色列总理拉宾掌权时,可不像如今的你死我活。拉宾自承,他虽然和阿拉伯人打了几场仗,但他再次出任以色列总理后,便清醒意识到只有同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实现和解,放下互相攻击与杀戮,以色列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与和平。因此,他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实现了历史性握手,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迈出中东和平进程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