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纪念日。按照官方“逢十大庆”的约定俗成,可能不会再用大型展览和开纪念会的方式去纪念这个时点,但从又过去五年的经历看,依然值得探究。
45岁对一个壮年的人而言,是刚可以退出青年这一群体的年龄——就像中国拥有众多会员的工会、共青团和妇女联合会等一样,处于党政下面的群团组织外(按官方排序称之为党、政、工、团、妇),还有一个中国青年联合会,也作为一个群团组织。按官方目前界定,45岁前依然属于青年,即将迎来的改革开放45周年,是否也预示着改开已经走出探索阶段,迈入成熟阶段,并且在经济领域以外,在人文进步上也取得与之相匹配的改革成效呢?
正是在纪念深圳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我在《联合早报》也刊文《后三十年完善民智》(2020年11月5日言论版),说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或说经济发展后,应当在民智的塑造上有所作为与突破。五年过去了,当下的中国,是否在完善民智方面有所进步;或者说,在衡量民智的分期方面,是否也能如过了45岁,就不属于青年范畴,应当“出青”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