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这个词意涵很深,但就某一点说开去,则可于一斑而窥全豹。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战略材料,厚度仅为头发丝的20万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200倍,未来将有很多科幻级应用。尽管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力量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但目前生产仍以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产品以实用性品种居多,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研发方面则相对欠缺。对此中科院院士刘忠范呼吁,对石墨烯研究和产业的布局,须眼光放长远点,花大力气实现跨越,才能架构好现实与科幻的桥梁,否则,只关注现在,就会丢掉未来。
刘忠范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制造晶片所需要的光刻机,正在被西方卡脖子。但其实早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清华大学的徐端颐团队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刻机和分步重复照相机,并投入规模生产。1980年,又完成中国第二代光刻机,到90年代,又积极研制更先进的“分步投影光刻机”,研究样机在北京一经展出,就惊艳世界,“巴黎统筹委员会”立刻宣布取消对华出口这种光刻机的禁令。美日也取消了相应禁令,而且价格还比较优惠,并祭出一个颇具诱惑力的法宝——“购买本公司光刻机的中企,欢迎其领导免费出国到本公司参观访问旅游”。于是,中国国内企业纷纷倒戈,弃国产而购洋货,致使国产光刻机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空间。在迅疾占据中国市场后,外企光刻机价格一路攀升不说,且又重新禁止对中国出售光刻机,只卖晶片给中国。至于中国光刻机之父徐端颐,此前早已痛苦地被迫抛弃二三十年的研究心血,转向其他研究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