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哆啦A梦漫画作者藤本弘的90岁冥诞。我的童年有这胖胖猫漫画的伴随,当时它的ドラえもん(Doraemon)中文译名是小叮当,所以至今还是觉得这么称呼它比较亲切。
今天全球都在关注和谈人工智能(AI),谈得越多,越让我想到小叮当这机器猫,还有那些藏在它小口袋里、不时拿出来帮助小主人解决问题的许多工具:能穿梭不同年代的时光机器、帮你记得课本或科目内容的记忆面包、让你想到哪里就在那里的任意门,以及吃下后就能用他人的语言交流的翻译魔芋等等。
藤本弘在1969年末开始发表连载的这些科幻漫画作品和他笔下来自22世纪的猫型机器人,不已是一种AI的境界与化身了。这位1996年9月23日逝世的日本漫画家如果还健在,会怎么看今天和未来的AI世纪?他对科技的想象,以及对于科技应怎么使用和服务人类的尺度——也就是应拿捏的分寸又是什么?
与西方的科学怪人漫画形象不同,小叮当感性与充满同理心。根据网上资料,这机器猫的诞生即是为帮助弱小儿童。大雄的运动和学业都不行,又懒惰,常遭人欺负。小叮当对他的支持和保护有加,但也知道不能纵容小主人对它的依赖,口袋里无奇不有的神奇工具不是大雄有求就必给,时而还要提醒或训他几句。倒是大雄的好奇与冒险心理,可以借神奇工具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