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阿根廷特朗普”的极右翼自由前进党(La Libertad Avanza)候选人米莱(Javier Milei)今年8月13日在总统初选出线后,《华尔街日报》男性时尚作家加拉格尔(Jacob Gallagher)在专栏的标题为“这位政客刚赢得初选,他的发型把全世界搞懵了”(This Politician Just Won Argentina’s Primary.His Hair Is Baffling the World)。11月19日米莱以55.69%得票率击败执政党祖国联盟候选人马萨,再次把全球媒体搞懵了。本文分三个层面探讨米莱12月10日就任总统后所面临的挑战。

国内层面:钟摆效应再现

比较政治学有一种根据对拉美现代政治及经济发展提出的钟摆理论,认为拉美国家政治体制每隔2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在民主制度和威权体制之间的摆动。民主体制下若经济发展不顺利、社会不稳定,会导致威权体制出现;而威权体制面临西方国家压力,可能又回到民主体制。钟摆效应是外国势力操控、国内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的综合反映,阿根廷是长期受该效应制约的国家。1983年民主回归之后的40年里,庇隆主义(Peronismo)或者说基什内尔主义政府执政了28年,许多把票投给米莱的选民并非其支持者,但对庇隆党民众代表性的质疑,超越了对米莱执政的恐惧。

今年稍早,在纪念阿根廷民主恢复40周年(1983年至今)时,米莱否认军事独裁期间存在系统性侵犯人权的说法。但他在初选结束后说:“我愿意重新开始,重新洗牌,目的是结束基什内尔主义政权。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我们面前有一个犯罪组织,它会为了继续掌权,不惜犯下暴行。”米莱可以不追究军政府1976年至1983年间的责任,但他无法逃避的是,2015年初曾引发数百万人抗议的联邦检察官尼斯曼(Alberto Nisman)暗杀案。该案始于1994年7月18日一辆装载炸药的货车,在首都的阿根廷犹太人文化中心外爆炸,导致8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死伤者多为犹太人,尼斯曼生前曾指控前总统克莉丝蒂娜涉案且防碍司法公正。2015年1月18日,也就是尼斯曼准备向国会提出总结报告的前一天遭暗杀。该案如无法在米莱任内沉冤昭雪,他将失去执行转型正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