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现在中国来一次大规模民调:“你认为我们国家目前的方向正确吗?”这种民调在民主国家乃家常便饭,它使政府在大选之间能够了解人民对政府方针政策的评判,以便做出调整。缺乏这种机制的国家,领导人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行其是而不觉违和。目前中国内忧外患,中共三中全会的推迟表明执政党内意见不一,举棋不定。这正是民调发挥作用的时候。每个人面临的最根本的三个哲学问题是:“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对中国而言,更紧迫的是搞清楚:“中国在哪?”
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风生水起,国运畅通,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140余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基础设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收入随着经济增长水涨船高,生活蒸蒸日上;人们乐观向上,对未来信心十足。然而近些年来形势急转直下:经济低迷,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引擎同时熄火;投资萎靡不振,供应链纷纷外迁;房地产界暴雷,地方债高企,商业区一片萧条;人们对未来相当悲观,扎紧钱袋以备不测。中国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国家对它的开放,使中国能够在技术、科研教育、市场、实际知识(know-how)、人才等方面得到大量好处。现在西方将中国定性为异类、威胁,正与之分道扬镳,有可能走向长期对立。
异质文明大国崛起的特殊性
人们常常将这个转折,归因于中国迅猛崛起造成的修昔底德陷阱,然而修昔底德陷阱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困境。在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大国崛起靠的是蛮力,与文明程度无关。落后的渔猎和游牧民族往往可以轻易征服发达的文明中心,如蛮族冲垮罗马帝国、蒙古铁蹄横扫欧亚大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等。但当今世界已形成一个国际社会,文明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被认同和接受,成吉思汗靠屠城来征服世界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小国弱国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数目不断增加。这些说明游戏规则变了,霸权国还必须代表文明的最高水平才有合法性。